(气象专栏)

首页 民风民俗 正文 双鸭山市少数民族民风民俗

双鸭山市少数民族民风民俗

来源: 市委统战部办公室 时间:2022-03-07 17:16:48.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双鸭山市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城市,全市现有少数民族36个,少数民族人口30126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49%,其中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赫哲族、苗族、壮族、锡伯族人口居多。

1、赫哲族民族习俗:赫哲”是满语,大意是指“东方的人们”,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赫哲族起源于东海女真赫哲部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市、饶河县、抚远县,少数人散居在桦川、伊兰、富锦三县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市。四排乡是全国仅有的3个赫哲族乡之一。因分布地区不同,从而有不同的自称。居住在富锦县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称“那贝”,居住在嗄尔当屯至津口村的称“那乃”,居住在勒得利村沿黑龙江下游至乌苏里江的称“那尼奥”。使用赫哲语,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无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结革记事。赫哲族素以三江为家,渔猎为主,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民间文学为伊玛堪、说胡力;民歌有嫁阔令、赫尼娜;乐器有口弦琴、单面手鼓;民族体育项目主要有插草球、骑马等。民族喜食品种有刹生鱼、烧塔拉哈、炒鱼毛(鱼松);有民间喜庆大会乌日贡;手工艺品有色骨制品、木刻、桦树皮缝制品等。

服饰---穿鱼衣:赫哲人的衣服多是用鱼、兽皮制成的。鱼皮衣服是用鱼皮线缝成的。兽皮衣服则用狍筋、鹿筋以及皮线缝成的。男人冬季穿狍皮大衣,夏季穿去毛皮板做的大襟式衣服。袖口、前襟多镶边或染成各色云纹,长袍的衣襟上还缀着两排用鲶鱼骨做的纽扣,女人穿鱼皮和鹿皮剪成云纹进行装饰。

饮食---食鱼肉:赫哲族人由于身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沿岸,常年以捕鱼为生。因此他们在吃鱼上不仅方法多,而且十分讲究。赫哲族人吃鱼,主要分为生食和熟食两类。生食的有:生鱼片,也叫刹生鱼。多选用鲟鱼、鳇鱼和鲤鱼。既是赫哲族人平时经常吃的菜,也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佳肴。鱼刨花,先将冻鱼的皮用刀削掉,然后用刀或刨子将鱼削成刨花一样的薄片,加一些盐,这是赫哲族人冬季吃生鱼的一种方法“塔拉哈”,将鱼肉带皮片下,切成连搭肉片,放在篝火上烤熟,称为“塔拉哈”,用不同柴火、放不同调料,可以烤出风味不同的“塔拉哈”。

住房:固定性住房有马架子、地窨子,临时住房有撮罗子或野外住狍皮筒等。

交通工具:赫哲人使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有:狗拉雪橇、马拉爬犁、滑雪板、桦皮船、快马子船等。每当天寒地冻、大雪封山的时候,赫哲族人就赶上狗拉雪橇去狩猎或是远行。

捕鱼:捕鱼是赫哲人赖以生存的一项生产活动,渔民根据各种鱼的习性特点和活动规律以及所熟悉的捕鱼场所,按照不同季节进行捕捞。捕鱼大致分为“春、秋、冬”三个季节,最佳捕鱼季节为秋季马哈鱼汛期。常用捕捞工具有:网、钩、叉船。网具:丝挂子、拉网、趟网、旋网等。钩具有:滚钩、钝钩、蹶哒钩等。鱼叉分连柄鱼叉和带手绳鱼叉两种。船有三叶板船、桦皮船、快马子船等。

宗教信仰:赫哲族信仰萨满教,崇拜神灵,相信“万物有灵”,万物都是神在主宰。农历三月初三九月初九是赫哲族人的“鹿神”节(亦称跳太平舞)意为求神驱鬼消灾求福,保护全村人口兴旺,祈求鱼猎丰收。农历五月十五是赫哲族人“乌日贡”节河灯活动,祈求“河神”保佑全家太平和喜获丰收。在赫哲人信仰中,天神为尊,属众神之神,平时供奉在赫哲人首领家中,一般族人中只能膜拜,而不可自行供奉。每到喜庆节日或偶遇重大事件,由族长带领族人共同敬奉,增添香火,借天神之威,驱除灾祸,祈求渔猎丰收,族人平安。

文化艺术:赫哲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以“依玛堪”流传最广,它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说唱文学,“依玛堪”是赫哲族史诗,靠口头代代相传,它有着严格的要求,每个故事的内容词句都是固定的,说唱者不能添枝加叶随意更改。一部“依玛堪”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说完,说唱时不拘时间,地点、也不要乐器伴奏。还有“说胡力”,它是寓言、童话、神话,传说等体裁的统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短小活泼,富有启发教育意义。赫哲族的乐器有圆鼓、圆鼓和口弦琴,男女老少都能触景生情唱出优美动听的“嫁令阔”。舞蹈与宗教有密切关系,如萨满舞即以歌舞事神。

2、朝鲜族民俗民风: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每逢节假日和婚礼、祝寿,朝鲜族群众都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伴随着欢快的朝鲜族民谣,翩翩起舞,尽展朝鲜族传统文化的风采,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穿素白衣服,白色象征纯洁﹑善良﹑高尚﹑神圣的意义。妇女穿短衣长裙,这是朝鲜族妇女服装的一大特点。短衣朝鲜语叫“则高丽”,是一种斜领﹑无扣用带子打结、只遮盖到胸部的衣服,虽然简洁,但是看起来非常美丽;长裙,朝鲜语叫做“契玛”腰间有细褶,宽松飘逸。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而成,色彩鲜艳。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脚腿宽大的长裤。外出时,多穿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穿这衣服,显得人很直爽豪气。朝鲜族饮食花样繁多,有冷面、打糕、泡菜、松饼、油密果、馅糕,主要特点以凉、辣为主,朝鲜族的传统风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冷面、狗肉、蒸糕、泡菜、“酱木利汤”(酱汤)等。打糕是用蒸熟的糯米打成团、切块、撒上豆面并加稀蜜、白糖 制成。冷面是在荞麦面中加淀粉、水,和匀成面条,煮熟后用凉水冷却,加香油、辣椒、泡菜、酱牛肉和牛肉汤等制成,吃起来清凉爽口,味道鲜美。泡菜是将大白菜浸泡几天,漂净,用辣椒等作料拌好,放进大缸密封制成。腌制时间越长,味道越可口。

3、挹娄文化友谊县是挹娄文化的发祥地,考古发掘表明,在距今1800年前的汉魏时期,满族先祖挹娄人就曾在友谊县境内的七星河流域繁衍生息。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的凤林古城是目前所知汉魏时期东北三江平原乃至东北亚及周边地区发现的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宫城与宫殿出现最早的古城,是满族人的祖先挹娄人繁衍生息的地方,已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区。

挹娄古王都遗址又称“凤林古城”,位于七星河左岸、友谊县成富乡凤林村西南1.4公里处。凤林古城总体呈不规则形状,总面积113万平方米,共有九座城区,似“九曲连环城”。凤林城址的第七城区是全城的中心,近似正方形,四角设有角楼,每边城垣外侧中部各设一座马面。凤林古城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省唯一一处汉魏时期规模最大的王城城址。其中古城遗址62处,古居住址92处,另有猛马象等古生物化石遗物点6处。2001年有3处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出土石、铁、陶、骨器等各类文物1600余件。

为集中展现挹娄文化,友谊县建设了以挹娄文化为主要特色的友谊博物馆,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97平方米。馆内以实物、雕塑、历史照片、微缩景观、大型沙盘等展品4000余件。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挹娄文化,友谊县在友谊镇西1公里处异地复原了凤林古城遗址,建设了占地面积10公顷的挹娄文化风情园,该景区已被列为国家AAA级景区。园内建有木尔哈勤罕王雕塑,臣属扶余、七星祭坛、七挥戈西征、满之源、群落争雄等景观雕塑以及议政大殿、穴屋、捕鱼、制陶、纺线、围猎等场景,是一个集挹娄文化展示与传播、学术研究、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系列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景区。2009年,友谊县挹娄文化研究会决定将每年的9月19日确定为挹娄文化节。2011年,友谊县成功举办了首届双鸭山?友谊挹娄文化旅游节。文化节上,举行了“凤林古城”满族寻根敬祖大典,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满族后裔身着民族服饰齐聚友谊满族发祥圣地,共祭满族祖先,共话同根亲情,用本民族特有的方式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民俗文化。


(责任编辑:双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双鸭山政务微信公众号(syszw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