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园区规划

双鸭山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规划纲要

责任编辑: 双鸭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2-12-05 10:58:07.0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新征程的起步阶段。本规划范围为经开区主体区规划57.6平方公里,聚焦打造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承载区、新兴产业聚集区、转型发展引领区、改革创新先行区、优化营商环境示范区的目标,坚持以“稳重求进”总基调,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产业结构升级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若干重点产业项目为牵引,以积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基础,提出“十四五”时期双鸭山经开区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产业发展路径、重点项目安排和实施保障条件等,以更好指导双鸭山经开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支撑双鸭山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挥更大作用。


第一章 “十四五”时期发展形势研判


(一)“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双鸭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取得了经济稳中向好、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显著成绩。招商引资稳步推进,2016-2019年共引进项目24个,到位资金33.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30.66亿元,年均增长14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从2016年的两条道路、四条管线,发展到2019年的“一厂两园三区”。农村经济显著提升,村集体经济由2016年168万元增加到2019年466万元,人均收入由2016年5000元增加到2019年16900元。财税完全独立,自2016年经开区财税独立以来,财政收入由2016年的551万增加到2019年的1813万元,财政收入翻了近2番。

“十三五”时期,经开区着力深化改革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发展战略更加明晰。经开区发展模式由“五区两园”,调整为“5+1”产业支撑体系,确立了将经开区打造成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承载区、新兴产业聚集区、转型发展引领区、改革创新先行区、优化营商环境示范区”的目标定位,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二是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政策。报请市政府出台了《双鸭山市生产加工型产业项目扶持办法》,出台了《双鸭山经开区生产加工型产业项目扶持细则》,实现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有政策可依。三是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打造国家级孵化器三年计划”,出台《双鸭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中心管理办法》,佛山清华力合孵化中心、中开院佛山分院孵化中心落地双鸭山并投入运营,佛山医悦科技、风场网络等一批新业态项目落地。四是着力强化基础设施条件。推进铁路专用线、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载体建设方面累计完成投资4.24亿元。五是综合改革实现新突破。经开区确定了行政区域管理体制,成立了12个内设机构和公安、税务等6个派出机构。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评中,连续5年取得理想成绩。

(二)“十四五”时期的新形势新机遇

“十四五”时期,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经开区创新发展、提档升级带来新机遇。

——深化“一带一路”合作带来国际新机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出现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面临深度调整,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的共同期待。东北亚地区战略态势相对平稳,正在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的新基点新亮点。双鸭山经开区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地缘优势,可以在东北亚地区深化“一带一路”合作方面大有作为。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创新带来科技新机遇。以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引领人类智能时代到来,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培育形成新一代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催生许多新产业新业态。石墨烯、量子计算、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等新兴产业发展,为双鸭山经开区依托现代科技创新,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产品优势、成本优势,实现产业升级、经济提速提供发展新机遇。

——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提供时代新机遇。直面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调整的机遇与挑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立足本地实际,放眼全省全国,主动迎接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积极参与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创新链的分工协作,将为双鸭山经开区产品升级、产业升级、发展动力升级提供时代需要和现实可能。

——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提供战略新机遇。中央启动的“双循环”战略,尤其是扩大内需的战略,将为“十四五”发展带来活力、机遇和动能。我国在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出现新特点新变化,贯彻新发展理念,让人民群众由吃饱吃好向吃得绿色健康转变,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共进,为双鸭山经开区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相关产业提供广阔产品需求、市场需求,成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难得战略机遇。

与此同时,“十四五”时期双鸭山经开区的创新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是龙头企业少,工业层级较低,对产业发展带动性不足,停产半停产等瓶颈问题仍然未解决,外贸困难较大。二是双鸭山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地区,煤化工等产业的自然资源储备欠缺,产业转型升级的要素基础配套薄弱;三是与相邻地市的产业结构雷同,不同经开区之间的同质化竞争严重;四是科教基础偏弱,存在“四个短板”及创新型人才不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不浓;五是现代市场意识和经营观念亟待强化,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六是法治意识不强,服务理念不够,营商环境仍需改善。七是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我国经济乃至我市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经开区也将受到负面影响,中低速增长的态势仍将持续。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化危为机,既要聚焦难点、集中攻关,也要长短结合、久久为功。


第二章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关于黑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东北振兴和省委省政府支持煤城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机遇,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聚焦市委提出的“十个新”目标,坚定不移走好“六条路径”,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产业结构升级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大规模高质量招商引资为抓手,以若干重点产业项目为牵引,以积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基础,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奋力走出一条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紧盯行业科技前沿,激发内生动力,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各类产业向价值链攀升,实现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

——立足实际,扩大开放。坚持把立足实际作为工作前提,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双鸭山发展实际,深入参与双循环新格局,聚焦突出问题,强化问题导向,着力破解重点难题,补短板、强弱项,提升重点产业竞争力,实现经开区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分类施策,提升质量。坚持把分类施策、注重实效作为工作方法,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依据不同产业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分类谋划、精准施策,务实高效地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和产业发展竞争力。

——项目牵引,稳中求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把引进重大项目作为发展牵引,紧盯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招引一批能够牵引产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重点项目,强化项目招引和管理责任制,扎实推进项目落实落地,努力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

——深化改革,优化环境。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发展源泉,聚焦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政策机制障碍,精准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持续优化引商稳商富商的法治和政策环境,不断夯实经开区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基础。

(三)发展目标

——科技创新引领。“十四五”时期,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综合创新能力在全省国家级经开区进入第一梯队;产学研转化取得新进展,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GDP达1.5%;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4家,入驻研发机构5家,实施重大科技项目2项。

——经济总量跃升。“十四五”时期,策划生成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30个;预计开复工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8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增幅6%以上。

——企业实力壮大。“十四五”时期,依托国内知名生物制药、石墨深加工、玄武岩纤维等项目扶持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培育10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科技型企业25家。

——基础设施强化。抓住国家加大支持基础设施的重大政策机遇,“十四五”末基本达到道路主框架建设完毕。统筹建设净水厂或二次加压站,满足园区供水需求。围绕道路建设,完成雨水、污水排放管线建设。大力推进经开区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满足区域供热、供电需求。

——生态环保严格。“十四五”时期,严格控制入园企业项目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省市入园标准,坚决杜绝污染项目入驻园区;入园企业要严格按照要求编制环评报告及环评表;企业严格按环评报告实施,加强污染物的管理。对入园企业废水做到与省市形成精细化管理。

——安全生产达标。“十四五”时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针对在建、拟投产项目预先做好安全防控,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民生改善显著。“十四五”时期,村集体经济由466万元增加到2025年550万元。到2025年农村人口人均收入增加2.45万元。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发放各项保障资金2000万元,医疗累计救助500人次,医保参保率达95%,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第三章 坚持分类施策,提升重点产业发展质量


着眼于科技创新进步,立足经开区重点产业发展实际基础,聚焦不同产业的短板弱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类管理、精准施策,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有重点有实效地推动不同产业蹄疾步稳提升。

(一)突出煤炭优势,打造煤化工产业集群

按照做强主业、延伸产业的总体思路,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立足创新要素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既优化存量,淘汰落后产能,改造升级安全产能;又引导增量,立足煤化工产业,利用现有项目、厂地等资源,从煤电、煤化工两个方面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煤化工产业集群。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搞好煤炭资源高效清洁转化和综合利用,提高煤矸石、粉煤灰、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推进劣质煤及煤炭副产品高端利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促进煤化工产业深度发展。坚持“全循环、多联产、抓高端”,依托现代煤气化技术,延伸“煤、电、化、气”循环产业链,按照“醇、烯烃、苯、酯”四条主线,通过煤化工产业精细化,大力发展煤气化产业及关联产业,推动“煤头化尾”产业链条向纵深发展。

——打通煤化工发展途径。发展煤制烯烃,并规模化发展通用合成树脂以及大宗有机原料。结合国内煤化工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和制造业等相关下游产业升级要求,重点发展一批技术门槛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产品,形成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煤化工产品特色产业。

——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扶持龙煤天泰、神华国能电厂等本地重点“煤头”企业做大做强。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煤化工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建成以煤为原料精深加工、上下游配套的新型煤化工产业集聚。

——推动俄输天然气产业化优化利用。燃料替代实现天然气的综合利用,规划建设6×260t/h燃气锅炉,总消耗天然气8.8亿Nm3/a。发展氢能经济,建设一批液化天然气站和压缩天然气站。规划建设天然气合成石墨烯、裂解制特种炭黑、氢气生产线等高技术和高附加值项目。积极拓展精细化工产业,如天然气聚甲醛、醋酸/醋酐、醋酸纤维、天然气制三氯氰胺和烯烃、电子化学品、无机化工、生物化工等,培育应用于汽车、医疗、新能源等领域的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

(二)推进绿色有机,提升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绿色有机农业品牌,增加绿色农产品利润率和绿色农业经营效率,以“卖得好”倒逼带动“种得更好”,提升绿色农业产业发展潜力。

——引导粮食种植向绿色有机方向发展。支持发展优质粮食订单收购,推动完善“企业+农户”、“公司+基地”、“家庭农场或粮食合作社+粮食购销企业+用粮企业”等生产经营模式,鼓励建立科学合理的订单粮食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生产优质粮食的积极性。

——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强化“粮头食尾”,不断提高粮食加工深度、加工层次和技术装备水平,完善精深加工产业链。加快推进主食工业化、产业化生产经营,提高速冻食品、杂粮深加工等名优新特产品在食品中的比重。重点培育造就一批粮食加工和购销龙头企业,推进龙头企业向科研、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带动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

——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知名品牌。支持企业采用先进的质量标准加工工艺,组织开发和生产高质量的粮油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争创市场知名品牌。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各种展销会和重大节庆活动,加大对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扩大绿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三)注重内引外联,培育壮大石墨及新材料产业

依托区位、交通、资源等综合优势,积极招引国内外节能环保、高端制造和电子信息等领域新材料优质企业,参与产业链供应链分工,把本地石墨等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加强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合作,推动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把本地石墨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积极招引新材料领域优质企业。围绕石墨提纯、尾矿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石墨烯等行业应用领域,着力引进东旭集团等技术先进、行业领先的重点企业,推动本地资源型企业参与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分工。

——培育发展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重点关注节能环保、医疗、高端制造和电子信息等领域新材料产业,通过外聘专家、项目引进等方式,引进一批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的技术和以中环科技为代表的企业,进行孵化培育,并最终实现工业化生产。引进国外高温提纯石墨等先进设备生产线,促进石墨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对外合作。鼓励采用外部合作投资、委托服务等方式对石墨(碳)材料进行高温提纯、石墨化等。组建创新服务公共平台,积极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通过建立创新联盟、设立分支机构以及互联网+智慧云服务等模式,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新技术、新产品以及管理等创新服务。发挥政府驻外贸易联络机构的招商和信息服务职能,加强与驻外机构的联系。

(四)强化龙头带动,发展钢铁冶金及装备制造业产业

以矿山、能源、煤化、农机等装备性能的提升为核心,强化建龙钢铁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装备制造业向高精度、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扶持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加大高端制造用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发展的力度,针对装备制造业大力实施“再造工程”,引导建龙钢铁等龙头企业提档升级。进一步加大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财税扶持力度,鼓励民资、外资、央企和人才资本投资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通过减免税收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实施兼并重组。

——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完善共享机制,增强中小企业专业化水平,促进拥有研发技术中心的大型企业资源的开放共享。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平台的资源整合和对接能力,增强共享效率。通过税收、补贴等方式支持大型企业联合相关中小企业开展通用技术的合作研发,推动行业公共平台和共性技术在经开区共享和外溢。

——促进产业向智能化提档升级。按需定期组织开展市级两化融合培训,组织企业参观、交流。引导有条件装备制造企业实施“互联网+”、“智能+”升级示范工程,提高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水平。

(五)承接产业转移,打造生物化工及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依托玉米、汉麻、秸秆等资源优势,承接哈药集团、东北制药等生物医药企业的原料供应和药品加工生产环节,联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国内优质科教资源,支持优质生物医药企业在本地建立研发机构,建立以生物医药为核心,以化学制药、现代中药、营养健康等为特色的产业体系,打造生物化工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基地。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改善双鸭山生物医药产业在基础研发、功能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建设短板,提升生物医药项目的承接能力,密切关注《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中的药品,适时引进仿制药生产企业,发展首仿药物。加快二类、三类医疗器械项目落地,打造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中心。重点推进维生素及衍生物项目。

——促进生物医药资源深度开发。围绕鸿展、双瑞等企业,通过以企招商模式,延伸现有产业链,与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建立生物医药研发平台,为药品研发和实验提供助力。对周边药材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发展中药复方药物及中药创新药,支持具有中药秘方、验方的现代制剂研究及新药开发,开展传统中药制剂的二次开发。培育现代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集群。

——严格把控生态关。深入分析生物医药产业的环保政策,进一步细化生物医药产业分类,对符合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要求的生物医药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管理。加快经开区规划环评工作进度,对通过规划环评审查的项目应开辟绿色通道,依法依规加速环评审批。

——推动政产学研结合。以生物医药产业技术为主导,促进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突破活性化合物高效合成、手性药物合成与拆分、药物晶型等关键技术,重点研发活性蛋白与多肽类药物和靶向药物等重点药物,重点研制植物药保健品、农副产品活效因子保健品、医用高值耗材、高端医药包装、生物乙烯、环氧乙烷、酶制剂等精深产品。充分利用中医药峰会、中药博览会等机遇,吸引企业项目入驻。加强药食同源项目的吸引和扶持。

(六)服务产业创新,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服务业

立足产业配套及发展现状,围绕产业链条“延伸、提升、渗透、重组”,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服务业,推动现有产业链重组整合、价值链提升。

——延伸服务链条。面向上中游加强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仓储等服务,面向下游发展检验检测认证、营销推广、产品回收利用等产业,着力提高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能力,做长做强全产业链条。

——提升服务创新水平。引导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做精做优高附加值环节,通过品牌和标准化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引导企业将新理念、新模式等融入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

——强化新技术扩散应用。注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发展智能化协同研发、数字化设计、个性化定制、现代供应链管理、在线远程检测、诊断和维护等高端生产性服务领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智能化发展。


第四章 强化投资牵引,积极推动重点项目落地


依托双鸭山资源、产业和区位优势,以强化现代煤化工、钢铁冶金及装备制造、石墨及新材料、生物化工及生物医药、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以及现代服务业六大领域重点项目投资和招商引资为牵引,拟规划总投资约420亿元,产业项目约70项,带动经开区形成以“5+1”为主导的现代产业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体系。

(一)现代煤化工产业

规划投资现代煤化工产业项目8项,预计投资总额117.54亿元。

——10万吨煤质燃料乙醇项目。投资建设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的煤质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生产车间及配套仓库,引进1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醇装置。总投资7.5亿元。

——环氧乙烷/乙二醇项目。投资建设40万吨/年的环氧乙烷(EOE)。投资建设环氧乙烷10万吨设备,实现年生产15万吨减水剂、6万吨乙氧基化物、以及37万吨环氧乙烷生产乙二醇。总投资25.69亿元。

——煤矸石制生物有机肥项目。投资建设20万吨/年煤矸石制有机肥项目,年利用煤矸石20万吨,生产高效生物有机复合肥12万吨。总投资0.7亿元。

——煤矸石制陶瓷空心微珠项目。投资煤矸石厂房一期项目。项目占地面积2.2公顷,建设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及其相应配属设施。总投资0.75亿元。

——电厂脱硫石膏综合利用项目。投资建设电厂脱硫石膏制项目3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项目,建设破碎搅拌搅合系统、分室石膏煅烧系统、硫化煅烧系统、气流干燥系统、高温沸腾系统及内置收尘系统及成品库。总投资1亿元。

——高吸水性树脂项目。投资建设6万吨/年高吸水性树脂项目,产品定位于高端卫生产品。总投资5.8亿元。

——粉煤灰纤维制品项目。投资粉煤灰项目厂房占地面积20公顷,包括粉煤灰纤维出渣系统、原料破碎系统等。总投资1.2亿元。

——劣质煤综合利用项目。570万吨/年劣质煤综合利用项目。主要生产芳烃、液化气、重芳烃及洁净煤等产品。总投资74.9亿元。

项目名称及投资额如下:

序号

拟定现代煤化工产业项目名称

拟总投资(亿元)

1

10万吨煤质燃料乙醇项目

7.5

2

环氧乙烷/乙二醇项目

25.69

3

煤矸石制生物有机肥项目

0.7

4

煤矸石制陶瓷空心微珠项目

0.75

5

电厂脱硫石膏综合利用项目

1

6

高吸水性树脂项目

5.8

7

粉煤灰纤维制品项目

1.2

8

劣质煤综合利用项目

74.9

总计


117.54

(二)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

规划投资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项目13项,预计投资总额41.1亿元。

——生猪屠宰及深加工一体化项目。生猪屠宰及深加工项目,建设饲料厂、屠宰场、洗消中心、场外销售中心、检验中心等设施。总投资20亿元。

——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一期项目建设设施,实现年加工玉米秸秆20万吨。总投资2亿元。

——玉米高筋粉及胚芽乳粉食品加工项目。投资建设占地7公顷,可形成年产玉米胚芽乳粉4300吨、玉米高筋粉5000吨、玉米胚芽乳粉食品3000吨。总投资1.8亿元。

——玉米复合饲料项目。投资建设占地3公顷的玉米复合饲料生产设施,实现年产5万吨玉米复合饲料及相关副产品。总投资2亿元。

——粘玉米系列休闲食品项目。投资建设占地4公顷玉米休闲食品加工基地,实现年加工玉米片、方便粥、方便米线、威化饼、玉米糕点、饼干等玉米系列休闲食品1万吨。总投资1.3亿元。

——玉米胚芽油项目。投资建设占地4公顷玉米胚芽油生产设施,实现年产玉米胚芽油8万吨,生产胚芽饼6.5万吨。总投资1.6亿元。

——无公害脱水蔬菜深加工项目。投资建设占地8公顷、年产5000吨喷雾干燥蔬菜生产项目,用于生产蕃茄、芹菜、香菜、胡萝卜、韭菜、菠菜、花菜、西兰花等十余个品种的脱水蔬菜。总投资1.4亿元。

——中央厨房暨配送中心项目。设生产厂房、冷库、原材料库,购置叶类、球茎类、根茎类蔬菜处理生产线等生产设备。计划日处理半成品有机净菜20-30吨,日配餐5万余份。总投资1亿元。

——稻米精深加工休闲食品项目。投资建设占地10公顷的休闲食品生产基地,包括1万吨雪饼生产线、6000吨仙贝生产线、3000吨糙米醇巧棒生产线。总投资3.9亿元。

——非转基因大豆粉末油脂项目。投资建设占地面积3公顷的非转基因大豆粉末油脂生产基地及配套设施,包括建设原料储存系统、破碎系统、通风系统、烘干系统等,用于生产粉末大豆油脂、豆粕等。总投资1.4亿元。

——绿色山野菜精深加工项目。投资建设基地占地面积5公顷的包括仓储系统、洗选系统、配料系统、烘干系统、输送系统、冷藏系统,产品包装系统等配套基础设施的绿色山野菜精深加工基地。总投资1亿元。

——肉鸭精深加工建设项目。投资建设占地3.3公顷自动屠宰线2条及其配套设施,实现年深加工肉鸭900万只。总投资1.5亿元。

——粮食加工及粮食物流设施项目。占地51666平方米,建筑面积51684平方米,建设15万吨稻谷加工生产线,配套平方仓6栋,消防泵房及一站式服务中心。总投资2.2亿。

项目名称及投资额如下:

序号

拟定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项目名称

拟定总投资(亿元)

1

生猪屠宰及深加工一体化项目

20

2

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2

3

玉米高筋粉及胚芽乳粉食品加工项目

1.8

4

玉米复合饲料项目

2

5

粘玉米系列休闲食品项目

1.3

6

玉米胚芽油项目

1.6

7

无公害脱水蔬菜深加工项目

1.4

8

中央厨房暨配送中心项目

1

9

稻米精深加工休闲食品

3.9

10

非转基因大豆粉末油脂项目

1.4

11

绿色山野菜精深加工项目

1

12

肉鸭精深加工建设项目

1.5

13

粮食加工及粮食物流设施项目

2.2

总计


41.1

(三)石墨及新材料产业

经开区规划投资石墨及新材料产业项目10项,预计投资总额47.4亿元。

——先进玻璃生产线项目。投资建设“王者熊猫”二代盖板玻璃生产线,建设用地30公顷,涵盖生产、加工、存储、办公以及生活等设施,实现年产0.3-12mm熊猫二代玻璃740万m2。总投资12亿元。

——新型能源材料项目。投资以石墨为原材料的新型储能器件原材料研发与生产项目,建设研发中心和生产厂房1万平米,实现年产2万吨新型储能元件材料。总投资5亿元。

——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投资建设处理球形石墨生产线,实现年产量3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提供原材料。总投资10亿元。

——连续性玄武岩纤维及制品项目。投资建设用于生产连续性玄武岩纤维、玄武岩短纤维、玄武岩建筑强筋、玄武岩纺织布、玄武岩管材等连续性玄武岩纤维及制品项目,实现年产5000吨相关产品。总投资2.6亿元。

——涂料溶剂及机械加工项目。建设年产10万吨水性防锈防腐涂料设施。总投资4亿元。

——高纯石墨生产线项目。投资建设可处理95%粗精矿量石墨原料的生产设施,实现年产量5万吨高纯石墨,精度达到99.99%。总投资9亿元。

——石墨烯粉体生产项目。投资建设用于处理鳞片石墨的石墨烯粉体生产线,实现年产50吨石墨烯粉体。总投资0.8亿元。

——石墨地暖材料生产项目。投资建设用于处理鳞片石墨烯导电油墨的石墨地暖材料生产线,实现年产100万平方米石墨地暖材料。总投资0.8亿元。

——膨胀石墨生产项目。投资建设用于处理石墨原材料的膨胀石墨生产线,年产3万吨膨胀石墨。总投资2亿元。

——土壤改良剂生产项目。投资建设用于处理石墨尾矿的土壤改良剂生产线,实现年产20万吨土壤改良剂。总投资1.2亿元。

项目名称及投资额如下:

序号

拟定石墨及新材料产业项目名称

拟定总投资(亿元)

1

先进玻璃生产线项目

12

2

新型能源材料项目

5

3

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项目

10

4

连续性玄武岩纤维及制品项目

2.6

5

涂料溶剂及机械加工生产项目

4

6

高纯石墨生产线

9

7

石墨烯粉体生产线

0.8

8

石墨地暖材料生产线

0.8

9

膨胀石墨生产线

2

10

土壤改良剂生产线

1.2

总计


47.4

(四)钢铁冶金及装备制造产业

规划投资钢铁冶金及装备制造产业项目13项,预计投资总额58.57亿元。

——不锈钢交易中心建设项目。三江不锈钢交易中心项目,占地面积3.4公顷,建筑内容包括1栋办公楼,10栋商业服务楼。总投资2.08亿元。

——“卧式裂解炉”项目制造项目。卧式裂解炉”项目,实现年产“卧式裂解炉”100台套。投资2.5亿元。

——新型管材技术开发及制造项目。推进佛山冠牌不锈钢有限公司8万吨不锈钢管业项目。总投资4亿元。

——智慧农机制造项目。投资生产具有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智慧农机项目,建设标准生产厂房5000平方米。总投资1亿。

——智能检测研发制造项目。投资危险气体检测系列化产品和成套安全监控系统研发生产项目,建设标准厂房6000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

——智能设备生产项目。投资远距离虹膜人脸融合识别、智能视觉传感器、生物多属性分析云服务相关项目,建设标准生产厂房3000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

——矿山专用机械设备制造项目。投资建设年生产矿山设备、破碎设备、砂石设备、建材设备等机械设备项目,实现年生产1500台(套)机械设备。总投资2.5亿元。

——煤化工设备制造项目。投资建设煤化工设备制造项目,用于生产合成油设备、焦炉煤气和煤层气转化设备、煤焦油深加工设备等制造。总投资18亿元。

——钒氮合金项目。投资建设燃料储运系统、燃料破碎系统、混合配套系统、钒铁合金系统、烧结冷却系统、烧结筛分系统、品库转运库及配套设施,用于生产80#钒铁合金等高附加值产品。总投资1.48亿元。

——农业机械制造项目。投资建设用于生产拖拉机底盘、轮毂、变速箱等零配件的农业机械制造项目,实现年产1万台(套)以上相关设备。总投资1亿元。

——系列气力式精量播种机项目。投资建设系列气力式精量播种机生产线,年产100—200马力四轮拖拉机配套的7行、9行和12行气力式精量播种机6000台。总投资3亿元。

——农机配套零部件研发、制造、鉴定、销售一体化项目。投资建设“农机装备制造基地”、“检测鉴定中心”、“商务信息中心”、“仓储物流中心”、“产学研孵化展示中心”、“智慧农业与三产融合中心”,打造农机配套产业的“一中心五基地”,实现年产各类型农机装备6万台。总投资20亿元。

——年产1500辆旅居(半挂)车制造项目。年生产规模为年产1500辆旅居(半挂)车。总投资1.01亿元。

项目名称及投资额如下:

序号

拟定钢铁冶金及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名称

拟定总投资(亿元)

1

不锈钢交易中心建设项目

2.08

2

“卧式裂解炉”项目制造项目

2.5

3

新型管材技术开发及制造项目

4

4

智慧农机制造项目

1

5

智能检测研发制造项目

1

6

智能设备生产项目

1

7

矿山专用机械设备制造项目

2.5

8

煤化工设备制造项目

18

9

钒氮合金项目

1.48

10

农业机械执照项目

1

11

系列气力式精量播种机项目

3

12

农机配套零部件研发、制造、鉴定、销售一体化项目

20

13

年产1500辆旅居(半挂)车制造项目

1.01

总计


58.57

(五)生物化工及生物医药产业

经开规划投资生物化工及生物医药产业项目15项,预计投资总额99.95亿元。

——汉麻医用原料药提取项目。投资建设占地5公顷的汉麻医用原料提取基地,建设生产片剂、胶囊、口服液、软膏(乳剂)等产品生产线各一条,实现年生产医用原料药10吨。总投资1.13亿元。

——汉麻基医药项目。投资建设占地面积18公顷的汉麻基医药茶叶基地,包括生产车间厂房、库房、研发大楼、办公楼等设施。总投资23.5亿元。

——汉麻纤维水刺非织造布项目。投资建设年产1.5万吨汉麻纤维水刺非织造布项目工程,项目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14.9万平方米,建设包括短麻纤维提取备料车间、织造车间。总投资3.57亿元。

——汉麻复合过滤材湿法非织造布及10亿只民用卫生防护口罩项目。投资建设年产3万吨汉麻复合过滤材料湿法非织造布及10亿只民用卫生防护口罩项目,建设包括短麻纤维提取备料车间、秆芯纤维提取备料车间等以及其它配套附属产业设施。总投资10亿元。

——汉麻高支纱项目。投资建设年产130000锭汉麻纤维高支纱项目,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包括牵伸梳理车间、制条车间、纺纱生产车间等其他配属设施。总投资16亿元。

——生态汉麻板材项目。投资建设年产年产10万立方米汉麻板材项目,建筑面积约6.77万平方米,建设包括备料车间、筛选车间等以及配属设施。项目总投资2.6亿元。

——汉麻纤维精细化提取项目。投资建设年产汉麻精细纤维1万吨,项目占地面积13.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10.5万平方米,建设包括纤维提取车间、附属车间及配套设施。总投资4.55亿元。

——汉麻原料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项目。投资推进农业种植汉麻总面积达到45万亩,匹配40万吨皮杆分离粗加工生产能力,建设包括加工车间、维修车间、储料场等设施,分散为10个加工网点,总占地面积800亩。总投资2亿元。

——秸秆生产木醋液高效有机肥综合利用项目。投资双鸭山恒大生物肥有限公司推动木醋液高效有机肥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木醋液生产线。总投资1.1亿元。

——生物可降解塑料项目。投资建设占地20公顷生物可降解塑料处理基地,主要包括厂房、库房、办公楼等,购置安装年产5万吨聚乳酸生物可降解塑料生产线1条。总投资1.0亿元。

——秸秆生物质生产项目。年生产10万吨秸秆生物质生产项目,主要包括生产车间、材料库房、检验室、办公室、宿舍等建筑。总投资0.3亿元。

——玉米化工醇项目。投资建设占地15公顷的年生产玉米化工醇生产线1条以及包括生产车间、材料库房、检验室、办公室、宿舍等配套设施。总投资3.6亿元。

——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燃料乙醇生产装置及配套设施,形成年处理100万吨玉米原料,实现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及年副产品27万吨DDGS饲料。总投资11.9亿元。

——赖氨酸项目。投资建设占地面积10公顷的年产10万吨淀粉发酵生产赖氨酸生产线一条以及生产车间、材料库房、检验室、办公室、宿舍配套设置。总投资8.7亿元。

——生物医药项目。建设生物发酵项目,产品包括3200吨青霉素、4400吨青霉素、4400吨6-APA、600吨7-ACA、4000吨维生素。总投资10亿元。

项目名称及投资额如下:

序号

拟定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名称

拟定总投资(亿元)

1

汉麻医用原料药提取项目

1.13

2

汉麻基医药项目

23.5

3

汉麻纤维水刺非织造布项目

3.57

4

汉麻复合过滤材湿法非织造布及10亿只民用卫生防护口罩项目

10

5

汉麻高支纱项目

16

6

生态汉麻板材项目

2.6

7

汉麻纤维精细化提取项目

4.55

8

汉麻原料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项目

2

9

秸秆生产木醋液高效有机肥综合利用项目

1.1

10

生物可降解塑料

1.0

11

生物质生产项目

0.3

12

玉米化工醇项目

3.6

13

燃料乙醇项目

11.9

14

赖氨酸项目

8.7

15

生物医药项目

10

总计


99.95

(六)基础配套现代服务业

规划投资基础配套现代服务产业项目9项,预计投资总额49亿元。

——国家级汽车文化体验基地建设项目。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建设国家级汽车文化体验基地,承办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每年邀请80-100所高校参与。承接中国青少年方程式研学基地项目,建设集汽车发展历史、产品展示、科技体验、组装工坊、交通知识科普、应急安全宣教一体的智能化汽车专业博物馆。总投资5亿元。

——对俄海(水)产品深加工项目。投资建设俄罗斯海(水)产品深加工基地,对进口俄罗斯的虾、蟹、鱼等优质水产品深加工后销往内地,实现年加工能力5000吨。总投资1.2亿元。

——冷链物流项目。建设20万吨冷库,投资用于冷冻冬季销往俄罗斯的蔬菜和水果等,实现年冷冻能力40万吨。总投资2亿元。

——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园项目。投资建设用于加工从俄罗斯进口的非转基因优质大豆产业基地,用于生产大豆精炼油、大豆蛋白等绿色食品。总投资15亿元。

——高档家具加工项目。投资建设占地10万平方米的高档家具产业园区,实现年加工普通家具8万套,实木家具2万套。总投资5亿元。

——对俄出口速冻保鲜蔬菜项目。投资建设占地5000平米速冻蔬菜保鲜基地,引进速冻制冷、蔬菜加工、检测、包装、计量等设备,对俄出口相关产品。总投资0.7亿元。

——对俄轻纺产品加工及出口基地项目。投资建设占地50万平方米的对俄轻纺产品加工及出口基地,吸引对俄纺织、印花、染整、绣花等企业入驻。总投资15亿元。

——高档服装加工项目。投资建设占地5000平米的高档服装加工基地,用于加工高档服装出口俄罗斯。总投资0.6亿元。

——进口俄罗斯非转基因大豆深加工项目。建设年加工处理大豆能力10万吨的综合加工厂,精深加工从俄罗斯进口的优质非转基因大豆。总投资4.5亿元。

项目名称及投资额如下:

序号

拟定基础配套现代服务业项目名称

拟定总投资(亿元)

1

国家级汽车文化体验基地建设项目

5

2

对俄海(水)产品深加工项目

1.2

3

冷链物流项目

2

4

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园项目

15

5

高档家具加工项目

5

6

对俄出口速冻保鲜蔬菜项目

0.7

7

对俄轻纺产品加工及出口基地项目

15

8

高档服装加工项目

0.6

9

进口俄罗斯非转基因大豆深加工项目

4.5

合计


49



第五章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一)不断夯实园区基础设施条件

——健全用地保障机制。统筹建设用地计划,对经开区产业项目用地指标在年度计划中单列,优先保障建设用地需求。探索土地复合开发模式,将土地用途分类赋予两类或两类以上使用性质。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开发利用未开发土地,允许在土地开发整理和利用等方面先行先试。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坚持适度超前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实现“七通一平”,提升园区承载力和重大产业项目承接能力。实施交通物流网络提升工程,推进经开区与高铁、机场、高等级公路、国道等联通的重点项目建设,增强交通区位竞争优势。实施能源节约和资源集约利用工程,加快天然气、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设施建设,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益。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全方位实施园区低成本化改造,支持开展道路、综合管廊、集中排污、供热、供气、电网改造等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输配电改革试点。探索增量配电业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简化货运办理手续,降低大宗原材料和工业品物流成本。

——强化平台载体建设。着力打造创业有载体、发展有引擎、生活有配套的园区,全力提升经开区服务功能。加大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力度,形成网格化框架。重点推进园区热电联产、综合管廊、标准厂房等项目建设,打造项目“拎包入住”的基础条件。加强重点园区建设,按照共建、共享原则加快推进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完成石墨及新材料、生物化工及生物医药园区土地报批、征收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达到园区项目入驻要求。

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设施项目25项,投资总额预计73.777亿元,具体内容如下:

——公安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0.14亿元建设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特警训练基地,包括训练场、办公楼等设施。投资0.08亿元建设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园区派出所,包括会议室、图书馆等设施。投资0.06亿元建设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双发派出所,包括办案区、休息区等设施。预计总投资0.28亿元。

——科技孵化器一期项目。建设孵化器1座,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完善科技孵化楼、专家公寓等配套及服务,企业入驻率达到80%。总投资1亿元。

——科创中心(科技孵化器)二期建设项目。建设科创中心2号楼,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进一步完善科技孵化楼、专家公寓等完善配套及服务,企业入驻率达到80%。总投资0.8亿元。

——中俄经贸产业园二期基础设施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贸易南路中俄经贸产业园二期基础设施道路建设工程,预计长度1441.22米、宽30米。总投资0.17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园铁路专用线项目。投资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铁路专用线站场,建设铁路专用线1千米。总投资0.4亿元。

——地埋电缆改造项目。投资地埋电缆改造项目,建设地埋电缆8公里。总投资0.12亿元。

——鸿展项目供电工程项目。投资鸿展项目配套供电工程,修建6KV供电线路4千米,4KV安保电源供电线路12千米。总投资0.08亿元。

——石墨产业园热电联产项目。投资建设石墨产业园热电联产项目,配备2×220t/h次高压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2×25MW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总投资5.4亿元。 

——石墨产业园污水处理厂项目。投资建设日处理污水能力2万吨/天的石墨产业园污水处理厂。总投资1.6亿元。

——双鸭山经开区铁路运输物流站场项目。投资项目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包括6万平方米的物流站场、货运中心等设施的铁路运输物流站场。总投资2亿元。

——疏矸水供水工程项目。投资疏矸水供水工程项目,包括DN500的供水管道585米,新建给水泵房及3台供水变频泵。总投资0.07亿元。

——雨水管网工程项目。投资新建雨水管网工程项目,铺设DN1200钢筋混凝土的雨水主管2039米,建设矩形混凝土雨水检查井51座。总投资0.12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项目。投资基础设施一期工程,建设网格化道路5000米,配套建设供水、雨水、污水及供电设施,总投资0.5亿元。

——健康产业园燃气站项目。投资健康产业园燃气站项目,建设2×60立方储罐和燃气管线5千米。总投资0.6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园标准厂房项目。投资生物医药产业园标准厂房项目,建设标准厂房25万平方米,拆迁置换土地150公顷,土地整理160公顷。总投资24.5亿元。

——生物科技园区标准厂房二期项目。生物科技园区标准厂房二期项目,建设标准厂房56319平方米。总投资2.32亿元。

——石墨产业园基础设施一期工程项目。投资石墨产业园基础设施一期工程项目,建设红线宽度40米,道路长1690米,D1000雨水管线2646米。总投资0.4亿元。

——石墨产业园标准厂房项目。投资石墨产业园标准厂房项目,建设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和工业厂房53万平方米。总投资19亿元。

——石墨产业园检验检测及研发中心项目。投资建设石墨产业园检验检测、研发中心及展厅。总投资1亿元。

——健康产业园建设项目。投资建设汉麻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用地34万平方米,包括标准厂房、实验大楼、办公楼、仓库、管网道路运输等设施。总投资5亿元。

——生物科技园区标准厂房一期项目。投资生物科技园区标准厂房一期项目,建设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及其相应配属设施。总投资2.5亿元。

——七星街供水工程项目。七星街供水工程项目为中俄经贸产业园配套工业用水项目,为亚行贷款项目,从集贤水厂引水至中俄经贸产业园,管线3800米。总投资0.837亿元。

——中小企业园建设项目。建设3栋标准厂房及设备用房28607.78平方米。总投资0.73亿元,为申报亚行贷款。

——五四路工程项目。道路长2340米,红线40米。总投资0.60亿元。

——高端智慧石墨产业园建设项目。建设高端智慧石墨产业园及综合办公楼和员工宿舍等附属设施,设计产能:6万吨球形石墨、5万吨机制鳞片石墨、3万吨高碳石墨、3万吨石墨提纯、3万吨负极材料,占地面积约38万平方米,总设计产能20万吨。总投资3.75亿元。

项目规划列表如下:

序号

拟定基础配套现代服务业项目名称

拟定总投资(亿元)

1

公安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0.28

2

科技孵化器一期项目

1

3

科创中心二期建设项目

0.8

4

中俄经贸产业园二期基础设施道路建设工程项目

0.17

5

生物医药产业园铁路专用线项目

0.4

6

地埋电缆改造项目

0.12

7

鸿展项目供电工程项目

0.08

8

石墨产业园热电联产项目

5.4

9

石墨产业园污水处理厂项目

1.6

10

双鸭山经开区铁路运输物流站场项目

2

11

疏矸水供水工程项目

0.07

12

雨水管网工程项目

0.12

13

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项目

0.5

14

健康产业园燃气站项目

0.6

15

生物医药产业园标准厂房项目

24.5

16

生物科技园区标准厂房二期项目

2.32

17

石墨产业园基础设施一期工程项目

0.4

18

石墨产业园标准厂房项目

19

19

石墨产业园检验检测及研发中心项目

1

20

健康产业园建设项目

5

21

生物科技园区标准厂房一期项目

2.5

22

七星街供水工程项目

0.837

23

中小企业园建设项目

0.73

24

五四路工程项目项目

0.6

25

高端智慧石墨产业园建设项目

3.75

总计


73.777

(二)建设区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助力企业复产达产。积极盘活辖区停产半停产企业,引入国内外大中型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注入资金及技术人才支持,采用“一企一策”、“一厂一法”,重点解决龙煤天泰、欧蓓莎、中俄经贸产业园、汉能太阳能薄膜及其他停产半停产项目因环保距离、原材料供应、资金链断裂、资产冻结等导致烂尾的问题,经开区全力支持企业畅通销售渠道,减免企业财税负担,服务企业协助办理各项手续审批工作,推动相关企业“十四五”期间尽快复工达产,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加强“双创”平台建设。吸引龙头骨干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扎实推进科创中心二期项目与孵化器一期项目建设,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新建或参与建设科技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等创新创业服务机构,降低本地中小企业创新成本。以中开院双鸭山孵化中心、天津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着力打造国家级孵化器。依托黑龙江能源学院,建立中科智能识别技术实训基地,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就业去向以中科院下设企业输送为主,解决科技项目落地的人才需求。引进优客工厂、粤商创业等国内一流众创载体,建立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加强创业团队辅导,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等各类服务。

——搭建企业融通发展平台。建设经开区运营基础管理平台、企业服务平台、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资源监控平台等众多平台。以政府补贴、政企共建等多种模式,推动行业公共平台和共性技术在经开区共享和外溢。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国家级或省级创新平台,积极争创国家级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依托全省百千亿元园区建设,培养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拓展经营领域,加快向亿元级、5亿元级和10亿元级企业迈进。通过组建技术交易中介服务机构,强化龙头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在重点产业领域开展产学研对接。

——释放企业创新活力。扩大企业家在政府创新和产业发展决策咨询中的话语权,相关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征求企业家意见。建立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和创新创业服务券,实施民营及中小企业家培育工程,完善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以财政补贴方式,支持产学研各方采取共建研发机构、合作研发、联合承担科研项目、合作培养人才等多种合作模式。推行政府奖励、创业投资、企业孵化器相结合的扶持模式,优化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支持科技人员以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出资创办企业,构建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

(三)建立多方投入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

——创新财政支持机制。建立财政产业投资保障机制,按年度明确经开区产业投资增长计划。探索财政产业经费管理新模式,继续实行重大、重点计划项目竞争性分配,不断提高财政产业经费使用绩效。采用奖励、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在经开区内投资重点产业的企业。

——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争取每年在经开区财政收入增量中拿出一定比例,通过跟进投资、贷款贴息、股权投资和财政补贴等方式,加大对重点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资金支持,重点支持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大的产业发展示范项目。对适宜股权投资的财政产业发展类专项资金由无偿补助改为股权投入;对少数不适合基金管理模式的,采取以奖代罚、先建后补等支持方式。

——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支持创新”的原则,由经开区财政拿出部分资金,争取国家和省部分专项资金,吸引社会投资参与,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和区域优势,在现代煤化工、绿色食品深加工、新材料、钢铁冶金及装备制造、生物化工及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主要扶持处于初创期、早中期的创业新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助推其快速发展。

——建立多元化担保体系。鼓励成立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投资担保机构,用足用活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的担保功能,引进国内其他担保机构落户经开区。对政策性担保机构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为其提供可持续发展保障。充分发挥国家鼓励担保机构的政策优势,扶持各类中小型担保机构发展,为经开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拓展招商引资渠道。摸清资源底数、创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渠道,在开展专题招商、园区招商、展会招商、驻点招商和挂职招商同时,积极开展委托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推进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围绕现代煤化工、石墨及新材料、生物化工及生物医药、钢铁冶金及装备制造产业布局以及相应的产业链,开展产业招商引资对接,突出招大引强,引进产业龙头项目,围绕龙头企业开展上下游产业链招商。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与国际国内500强、行业龙头企业着力招引一批“龙头型、基地型、科技型、总部型”大项目。积极与经济发达地方商会、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引智、引资、聚人,打造活水经济,形成正向循环。

——强化招商引资举措。做好产业链发展规划,制定产业链实施方案,围绕现代煤化工、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化工及生物医药和基础配套服务业重点产业,建立链长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要围绕行业顶尖企业和顶尖技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壮大产业链。要建立推进机制,每个产业链都要有一名分管领导、一套专班、一个牵头部门、一套工作机制,一链一策。

——完善储备项目库。建立经开区“十四五”重大项目库、资源库、客商库、案例库、政策库、信息库,优化项目结构,注重引进技术含量高、占用资源少、低碳环保型项目,特别是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引进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和研发机构,突出产业项目规划编制和储备,建立项目滚动式发展机制,切实把项目招商工作做扎实,增强发展后劲。

(五)健全招商引资考核责任制

——创新体制机制。出台《双鸭山市各区为经开区招商引资落项目共享共建办法》,建立经开区与各区构建招商引资客商、项目、信息等基础数据共享机制,招商引资项目基础配套由经开区承担,招商成果由引进方享有,项目收益双方共享,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格局。各区及经开区成立招商引资项目共建共管共享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究和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发展规划,监督政策和规划执行情况,组织招商活动,进行项目洽谈。组长由各区和经开区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各区、经开区分管招商引资领导担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统筹推进项目洽谈、落地。

——建立项目分包责任制。对重点产业项目分包副组长、分包具体责任部门领导对所联系分包的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放在突出位置。在项目招商推介、联络、洽谈、签约、履约、开工建设、投产经营等各环节,全程跟踪服务,一抓到底、一包到底。重点协调解决好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联系分包项目推进落实情况,列入年度述职内容,并向社会公开。

——建立项目跟踪督查机制。将园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纳入督查范围,坚持“三制”、“三率”考核(即进度考核制、跟踪责任制、定期通报制,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实行动态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具体分包部门都要建立招商引资项目档案和台账制度,建档项目基本情况和推进情况要及时准确入档。对项目进展情况实行周报告制度,重大情况随时报告。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网络化管理体系,逐步实现网络化管理和实时跟踪。

——建立考评机制。把“园区+招商”“目标+考核”落到实处。每年年终,由经开区管委会组织所有部门对各部门负责的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和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考评指标体系包括日常工作情况、协调会议议定事项落实情况、项目进展情况、资金到位率及项目开工率、投产率等,重点关注省级百千亿级园区建设相关项目,增大指标权重。对年终考核为优秀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给予通报表彰。考评结果作为部门年度考核和相关负责人年度考核重要内容。

(六)构建营商环境发展奖惩机制

——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机构改革,突出招商引资主要目标,成立6个专业招商部门,将招商职能融入各部门,探索建立招商引资市场化运作方式。优化调整园区内设机构,充分依托市政府开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加强对园区与行政区的统筹协调。完善园区财政预算管理和独立核算机制。科学制定园区权责清单,优化园区行政管理流程,积极推动并联审批、网上办理等模式创新,提高审批效率。探索建立统一协调机制,避免与其他园区同质化和低水平恶性竞争,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化的发展格局。

——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围绕优化政务、投资、生产经营、人力资源、贸易、信用、社会、法治等八大具体内容,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进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改革,全力推行政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支持本地人才返乡创业,给予政策优惠,强化人才条件保障。优化对俄通关服务环境,服务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探索构建双鸭山-俄罗斯相关城市产业发展协作平台。

——强化绩效考核使用。对于事权在园区层面的任务,明确年度、季度和月份的工作时间表,倒排工作计划,确保落实好工作任务。对于事权在国家、省级和市级的任务,加强探索研究,提出先行先试政策,向国家省市级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建立科学、完善考评指标体系,将年度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并与相关负责人年度考核、干部提拔使用和项目资金安排等方面挂钩,作为实施激励问责的重要依据。

(七)加强民生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东岗棚式蔬菜、永久葡萄采摘、五四蔬菜基地。打造生态高标准农业示范田,扩大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加大对农机服务机构、农资销售网点和农业技术服务机构投入,提升服务能力,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发展电商服务业、农业淘宝、直播带货等新型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既要卖得出,又要卖得好”。

——做好安全生产。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举措,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监测。强化企业负责人安全意识,增加基层安全监管专业干部人手,严格把关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坚决遏制员工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重大灾害风险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和施工运输管理不到位的行为发生。采取企业自查、部门检查、联合督查等方式扎实推进各行业领域的安全检查。加强宣传和动员,鼓励群众自觉提高安全意识。

——持续改善民生。以实施产业项目建设为契机,推动九三村等村屯异地安置项目落实落地。重点建设拆迁安置住宅,实施重点街道、广场绿化美化建设,依法拆除违法建筑。实施重点社区垃圾分类,改善社区垃圾存放环境。加大城乡低保补助的监测力度,提高医疗保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做好医疗保险报销工作的服务流程。提升智能防控、综合治理水平。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持对黑恶势力的严打高压态势。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对不符合环境治理要求的燃煤设施和排放设备进行改造。继续加大秸秆禁烧宣传,强化秸秆的“五化”利用。保障饮水安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深入开展“四清一改一绿”专项行动。加大对农村残垣断壁房屋和私搭乱建进行改造和整治。



第六章 规划实施的条件保障


“十四五”时期是双鸭山经开区产业发展、优化结构、提升水平的关键时期,为夯实发展基础、培育发展后劲,需要从组织领导、效果评估以及责任落实等方面全力保障产业发展,强化规划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制,形成经开区管委会牵头,全市各区、各市级行政部门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合力推动的工作机制。建立经开区建设发展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开发区在产业布局、土地储备、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用地等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建立区域产业发展沟通联络和上下游协作推动工作机制,统筹推动经开区内部以及与双鸭山市内的不同产业、项目协同互促发展,避免雷同和恶性竞争。成立双鸭山经开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针对重大相关问题开展研究论证,提供咨询建议。

——开展实施效果评估。实施规划落实第三方评估,邀请国内知名第三方评估机构设计评估指标体系、指数,综合运用统计工具多渠道多维度反映地区和行业创新创业现状、动态与趋势,科学评价经开区在创新创业和重点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客观反映在规划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搭建经开区产业发展大数据统一平台,实现多方数据共享、制度对接和协同配合,密切跟踪产业创新创业态势和小微企业、行业骨干企业运行情况,提高政府服务和监管水平。注重重点指标数据收集与积累,加快推进经开区产业发展工作数据库建设,为有效评估规划实施情况提供详实数据支撑。

——建立推进落实责任制。立足开发区发展需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以开发区管理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为核心、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技能人才为基础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经开区管委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将本规划的落实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明确管委会下属各级机构职责分工和考核任务,建立规划落实督导检查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落实规划的进展情况发展纳入督查考核指标体系,突出反映创新创业成绩、重点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进展相关指标并定期向外界公布,实行月度监测、季度督查、年终评价的考核机制。